1#自然地理实习
2024年1月6日至1月13日,文理学院2021级地理科学与未来教育学院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优师)专业共计77名本科生,在张科利、邱维理、张兵伟、陆海波、谢小婷、汪智军、苏琦、杨显基和江云等9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完成了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本次实习是我校地理实验与实践创新教育中心首次在丹霞山野外实习基地开展自然地理实习。该基地的建设得到丹霞山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新基地的启用不仅为地理学子创造了在南亚热带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条件,还与地处温带的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坝上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遥相呼应,将北京师范大学“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落到了实处。
2#丹霞地貌整体认识
1月6日中午,全体师生首先参观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从整体上了解丹霞山的前世今生,开始了本次实习的第一课。随后的实习分两个层次进行:(1)自然地理现象观察与讲解,包括地质地貌、土壤地理与植物地理等内容;(2)小组创新专题研究和成果汇报。
丹霞山发育了典型的丹霞地貌。本次实习从岩性、构造和动力条件分析了丹霞地貌的特征与成因。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遵循“将今证古,以古论今”的实证原则,对多种地质地貌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演化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捋清了地质地貌分析的逻辑思路,实践了多因素综合影响下具体现象成因的主导因素分析,掌握了野外定点、罗盘测量等基本方法。
3#标本采集
此外,丹霞山独特的地质地貌造就了特殊的土壤条件及植被分布。通过观察土壤剖面,采集土壤发生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海拔土壤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完成了用环刀取土样、土壤质地判别、土壤水分速测和土壤颜色识别等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既熟悉了一些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也掌握了获取土壤属性特征的传统技能。
土壤标本采集
丹霞山植物种类丰富,小生境差异明显。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参与植物辨认、样本采集、标本压制等活动,亲身实践并印证了所学理论知识,对当地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外,同学们还掌握了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等野外考察技能。
植物标本采集
4#小组创新专题研究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基本科学素养,激发科研热情,提升创新能力,本次实习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小组创新专题研究。参加本次实习的同学分为六个小组,分别选择了构造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影响、丹霞崖壁风化洞穴的特征与成因、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理性状日变化、不同林型生态系统碳通量日变化、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呼吸作用等题目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小组实践照片
5#实习成果汇报
在带队老师指导下,各小组集体讨论确定选题和研究方案,在前期实习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测量仪器和实验方法,结合无人机影像采集、遥感图像处理、野外踏勘与采样、统计分析、空间插值等技术与方法,完成了各专题第一手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分析。在1月13日的成果汇报中,同学们对野外实习和自主探究的成果进行了精彩总结与阐述,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深化了大家对各研究主题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专题汇报
本次实习不仅为全体师生提供了共同欣赏自然之美、历经攀登之艰、品味困惑之苦、享受收获之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的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素养和技能,在野外研究设计、实验操作与协调、团队合作与沟通、数据整理与分析、成果总结与汇报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了同学们的地理学综合分析思维和能力,强化了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在激发同学们科研探索兴趣的同时,为同学们未来在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文理学院地理系
整理|2021级地理科学杨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