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实习丨城市空间结构考察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地理系人文地理综合实习的第二天(7月3日)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考察,主要训练景观观察记录方法和线路设计能力。各小组乘坐大巴进行识别城市主要功能区,沿途按照实习手册中的记录表观察并记录道路两侧的信息。
实习线路设计(截取自高德地图,线路由周尚意老师设计,实际考察路线因道路管控及时间限制略有改动)
城乡接合部——大巴从育荣校区出发,向东沿定泗路行驶,该段路线处于北五环与北六环之间,具有较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景观。城乡接合部中存在的市政管理的这个空缺的地方、乡村的集体用地管理的区域,绿化、环卫的半城市化管理状态都可以作为城乡接合部的一个代表性的景观。行进的方向右侧有一个花鸟鱼虫的市场;行进的左侧,有一个垃圾回收站。这左右两侧的土地利用形式都服务于中心城区。同时,在该处还出现了较多的别墅区,两侧的别墅区都没有看到附近底商,因为人口密度太低。


城乡结合部景观
未来科学城——大巴经定泗路到未来科学城,它是北京在近些年来重点建设的区域。现已入驻航天航空、能源等研发机构。作为一个重要就业空间,其周围应该会存在与之配套的居住空间。这里的商业和居住不是混在一个街区或一个建筑中。
近郊生态用地——通过京承高速与京平高速,大巴行进路线与温榆河并行一段。之后,经东郊湿地公园大巴进入东六环。北京具有五条主要水系,温榆河即为最主要水系之一。温榆河向南,进入通州区的北运河区域。北运河水量较大,能够通船。
近郊农业用地——东六环左右两侧还能够看到大范围的农田。大巴途径位于东六环的宋庄画家村,进入通州区后沿运潮减河向东五环行进,虽未经过主要政府机构集中区,但也在两侧景观中一窥通州新城的样貌特点。
依托高校的文创区——朝阳区五环这里并不是主要的高校集聚区,但是沿途还是看到了如中国传媒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依托传媒大学的相关产业园。
北京中心城区的交通区位——我们途经的京台高速是其中之一,从地图上还可以看到,京藏、京哈、京新、京台、京昆等高速命名充分体现了国家首都的交通中心区位。
通州区的宋庄“画家村”
工业区——从东五环走到南五环,路过发电厂,代表性的景观是数座冷却塔。
北京的绿地系统——内城是分散型,五环外是集中连片型。沿途可以看到五环边缘会有比较集中的,如东郊湿地公园等,而在城市内部相对小而分散“口袋公园”。“留白增绿”等多项举措也进一步促进了绿地系统的多点多样分布。
南四环批发业集中区——大巴从由南五环转入南四环,拐入北京中轴线的南向延伸线,经过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区域之一——大红门地区。2021年,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等4家批发市场腾退关停,服装批发业态自此退出大红门地区,动物园、十里河等区域也同步腾退,北京城南地区加快产业转型。此外,“浙江村”也位于大红门地区附近,浙江村不存在于行政区划中,但其已经成为人们感知中划分出来的独立区域。而随着服贸交易市场的腾退,“浙江村”的生意故事也留在了北京城南的历史之中。而腾退不同于驱赶,完善的腾退政策应当是为腾出去的人和产业找到更合适的落脚点,而河北作为主要的承接地,城市的综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南四环还有汽车销售中心、花卉批发中心等。
南北城分界——大巴从由京开高速进入南三环,沿环线走到东三环,长安街一线是北京南北城分界。两侧居住区的级别也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北京南北城并非沿长安街南北对称,整体看来北部发展要优于南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指出意象五要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是一条模糊的城市边界。
北京中央商务区——经过建外SOHO,而后进入北京最繁华的街段之一——北京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具有等级分类,没有CBD的城市往往只具备一级的商业中心,其次还有二级商业中心等。在北京的CBD,我们看到中国尊和CCTV大楼等,它们均为北京地标性建筑。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其地标性摩天大楼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因为这些摩天大楼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都很高,如果没有足够的商务需求,城市是不可能有这些摩天大楼的。
大使馆区——考察路线途径第二使馆区,代表性景观是众多的大使馆,其相关景观包括酒吧、高端酒店等。东三环也是高档酒店的集中区之一。大巴而后由东直门外大街进入东二环。首先能够看到银座百货、来福士等商业综合体,继续向南,可以看到沿着二环路的绿道,相比通州、昌平等区,二环附近的绿化更为精细。东二环沿街的建筑多为企业总部如保利、中国人寿等和外交部、文旅部、司法部、民政部等。
第一CBD(北京金融街)——从南二环到西二环进入北京金融街。1992年,西城区报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启动建设金融街。这里矗立着64栋重点商务楼宇,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886家,法人机构885家,总部型机构175家。聚集了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一委一行两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15家金融行业协会、全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总部等。从景观上看可以看出建筑的容积率很大。由于城市控高规定,和企业为最大化建筑面积的利益驱动,金融街建筑呈现出了刀削般的天际线。
内城居住区——从官园桥进入北京二环里。二环里能够看到比较典型的老城风貌,但是还可以看到全国人民政协等建筑、自然资源部等现代的建筑。进入阜成门内大街,沿途经过很多的历史古迹,如妙应寺白塔、北京历代帝王庙、广济寺等,然后一直到景山公园和北大红楼。这是侯仁之先生说的朝阳门到阜成门的“朝阜文脉”的一部分。
内城零售商业分布——由于道路管控,后续行进路线进行了临时调整,大巴沿太平桥大街经过了金融街东侧,而后由西单北大街一路向北,经过西四,向积水潭方向行进。沿途又看到了老城内“一层皮”式的商业分布,商店沿着主要道路分布,进深很浅。
大型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博物馆集中区——大巴从在德胜门右转进入北二环,同样可以观察到控高对两侧建筑高度的影响,道路右侧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鼓楼。而后一路由北三环进入北四环,沿途看到鸟巢、奥林匹克塔、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会议中心等建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地跨五环内外。该区域开敞空间广阔。最后,大巴向北回到出发点育荣校区。
此外,周老师在沿途讲解中提到了两个不容忽视的要点:第一,只有长期的城市观察,才能了解地方芭蕾,这是走马观花式的线路考察难以获得的。第二,城市空间结构与自然地理基础密切相关,譬如城市水系和古河床、河流阶地、地下水赋存等。
周老师最后提供了一个快速记住城市空间结构的口诀(见下):鼓励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绿地空间结构:内零散-外整片
交通空间结构:内网格-外放射
工业空间结构:内注册-外厂房
居住空间结构:内混合-外区片
商业空间格局:内零售-外批发
行政空间结构:内中央-副首都
特色空间结构:双CBD、三使馆区
同学们经过近十小时的沿线观察,对北京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有了切身的感知,看到了或符合常规或违和的景观,并尝试理解其出现的原因和故事。《看不见的城市》里卡尔维诺说,城市是记忆、欲望和符号的载体。但同时,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对于北京而言,这些记忆被写在胡同的角落、园林的什锦窗、环线的转角和旗杆上。用心观察,城市会是另一种模样。
文案::周尚意 李怡旻
图片:实习同学
编辑:侯烨柠
初审:赵洋
终审:郑重
文章内容来源于南国地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