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地理系2025级研究生新生座谈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16 10:09:00 浏览量:

地理系2025级研究生新生座谈会顺利召开

       2025年10月11日下午15:00-17:00,地理系在理工综合体4号楼A座A201成功举办2025级研究生新生座谈会。本次座谈会聚焦新生适应与培养质量提升,邀请系主任谢云、副系主任李青青及教师代表陆海波等多位教师出席,为25级新生详解研究生阶段关键事项,现场氛围热烈,互动频繁。

21de77de15ddf42186a1107e648178cc.png

c5945f7fec7241fb373d858e067d9696.png

 座谈会伊始,系主任谢云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展开分享。她首先对25级新生表示欢迎,强调珠海校区首次独立招生的特殊意义,鼓励新生为校区地理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在培养质量的理解上,谢云指出其需要师生共同发力:学生要上好课、写好论文,以“勤奋、踏实、严谨”的态度投入学习;教师则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杜绝将学生当作“私有品”。同时,她也提出当前培养中的困惑,比如跨专业学生课程衔接、学术资源整合等问题,期待师生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图片


地理系主任谢云讲话


 随后,副系主任李青青详细介绍了职能分工与管理规范。在培养方案与课程修读方面,她明确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及教务老师的职责,提醒新生仔细研读研究生手册,避免毕业时出现学分或环节缺失。办公空间与工位使用上,强调工位为公共资源,实行2:1配比,长期不使用将被收回,且禁止放置个人生活物品、开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实验室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需通过实验室老师进行准入管理,新生须完成安全培训,遵守穿实验服、扎发等基础规范,服从各实验室管理员安排。


9c540bac5159cd781a534f7c61da81b2.png

地理系副主任李青青讲话

 教师代表陆海波结合自身带教经验,分享了科研体悟与成长建议。他提到,无论研究方向是模型计算还是野外考察,研究生阶段都需坚守三大原则:一是全身心投入,以“科学家的标准”塑造自己,珍惜3-4年的科研时光,即便未来不从事科研,也要积累宝贵的学术思维;二是保证时间投入,强调地理学与生态学领域“勤奋比天资更重要”,建议博士生每周保持60小时左右的研究时长,基础薄弱时更要通过多读文献、多思考弥补差距;三是主动交流协作,鼓励新生多与导师、同学沟通,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学术报告,有条件时参加学术会议,避免因独自钻研陷入困境。他还引用观点提醒新生,科研需“笨功夫”与长久坚持,方能有所收获。


1cff890a666d5e7ae0baefe21ed40c72.png

教师代表陆海波讲话



 会上,教师团队还针对培养过程管理进行重点说明。硕士中期考核需在第三学期前完成,博士一般在第四学期前完成,从24级起,考核未通过将面临退学风险。此外,学术讲座参与、实践活动完成等要求也被逐一提及,如硕士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并加盖单位公章,博士需从五类社会实践中选一项完成。


图片

教师代表胡嘉骢讲话



 在提问互动环节,新生围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选课、硕博连读学制、毕业要求、奖学金评定等问题积极提问,老师们耐心解答,并表示将尽快明确学术活动认定规则、推动奖学金政策落地。



 此次座谈会为25级新生搭建了与教师沟通的桥梁,既明确了培养规范,也传递了科研精神,为新生快速适应学术生活、规划科研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2025级地理系研究生师生合照


来源丨南国地理

审核丨赵洋

网页丨赖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