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普

【实时地理】节气地理丨清明为何“雨纷纷”?

发布时间:2025-04-04 08:30:00 浏览量: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当四月的风里沾上雨露的气息,柳色谱成绿意的信笺,我们迎来清明。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古往今来,清明的雨已晕染成诗卷上的集体记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揭秘清明为何“雨纷纷”。

一、气候特点

清明时节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春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冬季的冷空气还没有完全退去,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开始逐渐增强并北上。

暖湿气流冷空气相遇时,暖空气被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就容易形成降水。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清明时节常常会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使得降水概率增加。

图片

二、大气环流形势

东亚地区在春季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在春季逐渐减弱,但其冷空气的余威仍在。而副热带高压在这个时期也开始逐渐向北移动,其边缘的暖湿气流能够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来源。

这种大气环流形势使得清明时节降水的条件容易满足,降水形式多样,有小雨、中雨,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大雨或暴雨。

三、地形因素

对于一些山区,地形对降水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暖湿气流遇到山脉等地形阻挡时,会沿着山坡爬升,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

比如中国江南地区的丘陵山区,在清明时节,气流受到山体阻挡,很容易形成降雨,使得“雨纷纷”这一景象更加常见。

当冷暖气流在经纬间博弈,清明的雨便成了大地写就的平仄,此刻天光正研墨,青墨悬而未落。

今年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期间,我国南北方天气大不同,总体呈现北方晴暖干燥南方雨雪频扰的格局,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多地昼暖夜凉。

图片

当清明的雨浸润过千年前的诗篇,又在今日的织成新的春意,我们方悟这“纷纷”是气流运动的千年对白、是山川原野的呼吸节律。值此万物洁齐之时,愿我们在雨丝风片中,既见天地科学之妙,亦守人间清明之心。


文稿丨黄雨虹

图片丨中国天气

编辑丨杨思琴

审核丨赵洋

发布丨杨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