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普

【实时地理】校园地理|校名石是什么石?

发布时间:2025-04-15 15:19:00 浏览量:

走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着校名的巨石。它们通体呈现独特的肉红色,质地坚硬,表面斑驳。制成校名石的材料,正是地质学中常见的花岗岩。

1111.jpg

花岗岩何以得名?

花岗岩一词源于其独特的外观与高硬度的性质。“花”指的是岩石表面斑驳的矿物颗粒,花岗岩有不同颜色、形状的矿物晶体交织组成。

image.png


“岗”指的是花岗岩因其硬度高(莫式硬度6~7级),经风化剥蚀后常形成的陡峭的山岗。用地质锤敲击花岗岩时,会听见清脆的“梆梆”声,这是其致密结构的体现。

近距离观察校名石,可见三种矿物勾勒出岩石的底色:

1.正长石(钾长石):提供花岗岩的肉红色基底,晶体呈板状或柱状。

2.石英:半透明,油脂光泽。

37fd382381257c950b16829412908e1.jpg

3.黑云母:黑色,片状结构,具珍珠光泽,硬度较低,易剥离成薄片。

4c51f343e860b84988844f791b92ca0.jpg

矿物的不同比例决定着花岗岩的类型:

1.正长花岗岩:以钾长石为主,呈肉红色,如校名石。

2.斜长花岗岩:含较多灰白色,斜长石,整体色调偏灰。


那么花岗岩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用途又有哪些呢?

花岗岩属于深成侵入岩,由地下岩浆缓慢冷却结晶形成,常见于大陆地壳,其形成需数百万年,矿物晶体在缓慢冷却中充分生长,故颗粒粗大(肉眼可见)。

因其坚固耐磨,花岗岩被广泛用于建筑、地砖等,我国黄山、华山等名山的险峻峰林也由花岗岩经风化剥蚀塑造而成。


内容来源丨苏琦,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

校名石图片来源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官网

文字丨黄雨虹

编辑丨褚锡焱

审核丨赵   洋

网站编辑丨杨贻婷

微信公众号南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