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
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和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全球冰川面积16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两极地区冰川几乎覆盖整个极地,称大陆冰川,又称冰盖冰川。中、低纬度高山区冰川称山岳冰川,又称高山冰川。地球上冰川面积97%,冰量的99%分布在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山岳冰川以亚洲中部山地最发达,中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冰川作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侵蚀作用的方式有拔蚀、磨蚀、冰楔作用等。因侵蚀作用而造成的冰蚀地貌有冰斗、刃脊、角峰、U型谷、峡湾、羊背石等。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依据其在冰川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如表碛、内碛、底碛等。而经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鼓丘、冰穴等。
我国是中低纬度带上的冰川第一大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带冰川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冰川目录》最终统计﹐中国共发育有冰川46377条,面积59425平方公里﹐冰储量5590立方公里。
参考资料: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https://www.vcg.com